内镜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扬帆起航
                软镜行业兼具赛道大β及国产替代α,国产厂商大有可为。中国消化道癌症早筛渗透空间广阔,远期看软镜行业空间可达140 亿元。产业链各环节层层突破,政策加持下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未来受益于“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内镜开展率提升”和“国产替代”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软镜赛道有望催生细分领域的优质成长股。            
            
        乘“封”破浪:面板级封装的投资新蓝海
                摘要:2024年,封装市场整体同比增长16%至1055亿美元,其中先进封装市场同比增长20.6%至513亿美元,占比接近50%。根据Yole预测,封装市场整体规模有望在2030年至1609亿美元,其中先进封装规模有望增长至911亿美元,2024-2039年复合增长率达10%。基于高端市场及中低端市场划分,当前中低端市场规模仍主导先进封装市场。随着生成式AI、边缘计算以及智能驾驶ADAS对性能需求的扩张,预计2029年,高端市场份额将从2023年的8%提升至33%。            
            
        高端先进封装:AI时代关键基座,重视自主可控趋势下的投资机会
                摘要:先进封装是“超越摩尔”思路下提升芯片性能的重要路径。封装工艺已实现由“封”向“构”升级,发展出如FC、FO、WLCSP、SiP和2.5D/3D等先进封装,优势明显(性能高、成本低、面积小、周期短等),应用边际不断拓宽。在高性能计算、AI/机器学习、数据中心、ADAS、高端消费电子设备等终端的强势需求下,Yole预测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378亿元增加至2029年的695亿美元。电信与基础设施(包括AI/HPC)是主要驱动力。大陆厂商具备先进封装产业化能力。封测是中国大陆在半导体产业的强势环节,头部厂商在中高端先进封装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有望率先从追赶走向引领。重视本土厂商高端封测产线产能、良率和产能利用率提升带来的投资机会。            
            
        等静压设备——制约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瓶颈
                摘要:等静压技术最初主要应用于金属与陶瓷领域,凭借其致密化与组织均匀化优势,逐渐广泛用于改善金属组织、近净成形、高性能陶瓷致密化、缺陷修复等领域;历经七十年验证,该技术早已成熟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电子等多种工业场景。按成型与固结温度不同,等静压技术分为冷、温、热等三类。等静压工艺可有效解决固态电池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实现致密化;温等静压的压力与温度区间契合固态电池致密化要求,在中温条件下既能提升界面致密度,又可避免高温副反应;同时设备能耗和成本相对较低,具备产业化潜力;国内外设备厂与跨界玩家共同推动等静压设备产业化应用加速。等静压设备设计和制造难点核心挑战集中在腔体设计、温/压控制系统及安全性保障,对结构、材料和精度提出极高要求。            
            
        技术引领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看好未来七大方向
                核心内容:1、AI算力发展为时代主线之一,关注芯片、GPU、服务器产业链核心材料发展。2、消费端聚焦人形机器上游磁材、消费电子折叠屏零部件、钛合金材料、智能汽车零部件四大领域。 3、前沿技术端关注通信卫星、超导材料,重点关注核心金属材料。            
            
        固态电池硫化物:全固态主力路线,产业化进程提速
                摘要:基于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为大势所趋。当前全固态电池向硫化物路线聚焦,以比能量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以上为性能目标,确保2027年实现轿车小批量装车,2030年实现规模量产,产业就核心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硫化锂沿着性能提升和降本上持续做技术攻关,产线从小批量迈向大批量阶段,带来明确的新技术投资机会。硫化物电解质:电化学设计、合成工艺共筑壁垒。硫化锂是电解质核心原材料,竞争要素核心在提纯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