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关键器件,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投产

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就是原子钟,其精度可达到每2000万年误差1秒。近日,国内首条芯片原子钟生产线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企业——天津华信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信泰)落成投产。该生产线的年生产能力可达3万台,它的投产表明我国在芯片原子钟领域打破了国外垄断,突破关键器件“卡脖子”问题,满足了相关领域的迫切需求。

厚积薄发,心脏瓣膜介入赛道初探

摘要:我国TAVR手术量有望在2022年破1万例,进入加速增长阶段(2021-2030 CAGR36.6%),TAVR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百亿元。目前国内形成“4+2”格局,4家国产(启明、心通、沛嘉、杰成)+2家进口(爱德华、美敦力),启明、心通、沛嘉均已商业化至第二代产品,我国TAVR已进入可回收时代。相比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大部分产品仍处于验证性临床阶段,主动脉瓣膜疾病是目前最成熟、发展最快的心脏瓣膜赛道。

智能焊接大势所趋,看好具备先发优势的国产厂商

摘要:我国年均3亿吨钢材需要焊接加工,2022年全球占比50%以上,焊接需求大。当前我国焊接仍以人工为主,但在多重因素推动下,机器替人大势所趋。焊接机器人大幅提高焊接自动化水平和柔性化程度,市场需求日益旺盛,2016-2021年销量CAGR 17%。小批量、非标件的焊接需要机器人搭载具备识别和自主规划焊接路径的焊接系统,目前焊接系统的突破难点在于焊接模型和3D视觉。

高温高压天然气开采用钛合金油管柱力学分析

摘要:我国油气开发环境较为恶劣,油井管在井下面临高温高压、硫化氢、二氧化碳、高浓度盐水/完井液、单质硫和强酸等腐蚀环境的作用。钛合金材料以其高强度低密度、低弹性模量、优异的韧性、疲劳性能和耐蚀性,成为油井管和海洋开发工具的热门材料,但其在高温高压气井开采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尚不足。为此,以我国西部某油田典型高温、高压、高产量气井开采工况为典型参考环境,设计了3种油管柱结构方案,使用有限元模拟方法,计算分析3种方案下的管柱力学情况。分析结果表明,使用钛合金油管可使气井生产中的油管柱载荷减小、安全系数增大,部分时刻管柱内无中和点;使井筒与套管之间轻度接触甚至不接触,可以有效改善生产过程中管柱的振动状态。研究结果为钛合金油管柱在气井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熵产分析的套管稳定器结构参数优化

摘要:套管稳定器是套管钻井过程中必要的部件。为满足现场对安装套管稳定器的井段内环空流动损失较低且有利于携岩的要求,需要对套管稳定器进行整体结构设计。利用Fluent软件对稳定器与井眼之间的环空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熵产方法对流场能耗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流场中湍流熵产占大部分且主要发生在螺旋流道入口;对安装稳定器的井段进行了携岩能力分析, 发现稳定器的螺旋流道整体对携岩有利,但螺旋棱根部会有少量岩屑堆积。综合分析了螺旋棱尺寸对流场能耗和携岩能力的影响,优选出套管稳定器的结构尺寸。研究结果可为套管稳定器优化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

高频焊薄壁管成型仿真与分析

摘要:钢带边缘波浪是影响高频焊薄壁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地控制边缘波浪,通常做法是钢管试制来确定合适的成型工艺,既耽误生产进度,又浪费材料。通过对ø219.1、ø406.4和ø610.0mm规格高频焊管的成型过程建模,仿真分析了薄钢带在整个成型过程的等效应力和最大塑性变形,发现钢带边缘波浪主要出现在粗成型段过弯边辊区域对弯边辊至2#辊组的钢带边缘的径向位移进行线性拟合分析,得到了钢带边缘波浪的发生趋势随着下山量和弯边辊下移量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工艺参数匹配的成型仿真计算,确定的成型工艺参数匹配直接用于L245Mø406.4mm×6.0mm高频焊管的批量生产,节省了钢管试制时间, 且综合材耗下降了2%,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智能柱塞气举清蜡技术在缝洞型油藏中的应用

摘要:柱塞气举采油气技术在深井和裂缝-孔洞型油藏中的应用鲜有报道。为此, 以牙哈寒武系油藏为例,介绍了柱塞气举工艺技术在缝洞型油藏深井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单井优选、柱塞设计、智能系统设计、参数设计等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缝洞型油藏深井的柱塞气举清蜡采油气技术。应用结果表明:智能柱塞气举清蜡技术首先要在目标油藏中选出合适单井并在其中进行试验,然后根据运行情况进行技术评价;试验井在采用该技术后日产油量提高了7.32倍,解决了由于油压过低不能正常生产的难题,同时柱塞在运行过程中已将井筒结蜡清理干净,不仅减少了清蜡次数,而且节约了清蜡运行成本。所得结论可为缝洞型油藏合理开发方式的选择提供技术借鉴。

非均匀载荷下页岩气套管抗挤强度全尺寸试验及新机理

摘要:为研究页岩气套管非均匀载荷下抗挤强度及失效机理,采用全尺寸试验方法,开展平面非均匀载荷、弧面非均匀载荷、平面载荷和均匀载荷组合、弧面载荷和均匀载荷组合等4种非均匀载荷情况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下套管失效机理为套管承载非均匀载荷后,引起的直径变化率发生变化。随着载荷的增大,当直径变化率达到临界状态下,套管发生失效,即达到套管临界承载能力;套管直径变化率与套管抗挤强度近似呈反相关,直径变化率越大,套管的抗挤强度越小。当套管直径变化率小于0.5%时,套管抗挤强度降低不明显,当套管直径变化率≥0.5%时,套管抗挤强度影响显著,套管直径变化率范围为1.0% ~ 2.0%,抗挤性能下降15%~20%。建议页岩气套管可以选择厚壁套管,提高抗径向变形能力,或者基于应变设计理论控制套管径向变形,或者采用弹性介质封固方式以减少外力对套管径向变形的影响,而不是一味追求增加套管的抗挤强度。所得结论对页岩气套管选材或减少页岩气套管失效具有指导作用。

水平井固井质量对套管变形影响分析

摘要:针对某井区深井X-1h井中出现的套管变形损坏问题,对比分析了压裂段固井质量与套损位置关系,基于现场数据, 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力学耦合模型,分析了套管-水泥环界面胶结失效后形成微间隙的大小、水泥环破坏后的缺失角度以及水泥环缺失方位对套管应力和变形失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固井质量不佳对套管的应力及变形失效有显著影响;套管-水泥环界面过大的微间隙会由于套管在内压作用下的鼓胀效应而放大内压的作用;当水泥环缺失角度在45°~60°区间时,套管Mises应力最大,超过套管材料最小屈服强度;当水泥环缺失方位与井周最小主应力方向一致时,套管应力集中最明显,略大于套管材料的最小屈服强度,套管局部发生塑性变形失效。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固井作业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