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结剂喷射打印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黏结剂喷射(binder jetting, BJ)是一种将液态黏结剂喷射到粉末材料层上,选择性黏结粉末成形,随后进行致密化处理的增材制造技术。近年来,BJ技术因其高效率、低成本、适用材料范围广而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在BJ打印过程中,粉末特性、黏结剂及其与粉床的相互作用、打印参数等因素对生坯质量和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烧结过程是影响最终部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总结了BJ打印的影响因素,提出可借助机器学习辅助坯体质量和烧结收缩预测,实现控形控性。目前,BJ技术正在推向汽车、医疗器械等行业。未来,BJ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在于提高生坯质量和精度、增强黏结剂与坯体的结合强度、优化后处理工艺等方面。

平板热管性能优化及其在航天热控中的应用进展

摘要:平板热管具有传热效率高、均温性好、安全可靠等优点,已成为航天器热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吸液芯结构优化是提高平板热管流动传热性能的主要方式。在吸液芯结构设计方面,综述了高性能吸液芯结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宏观-介观-微观多尺度数值模型的选择和应用。在吸液芯表面改性方面,探讨了提高纳米结构机械稳定性、调整传热机制和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性。针对太空环境下高辐射和散热困难难题,展望了平板热管在航天器热控中的发展方向。

高逼真3D光场显示关键技术

摘要:详细总结了高逼真3D光场显示的关键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包括光场显示系统构建、光场显示控光技术和光场显示图像编码等,并详细阐述了它们在3D 光场显示技术中的作用。为使高逼真3D光场显示技术真正地得到推广应用,必须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完善显示系统的构建、控光技术的优化和编码技术的改进。希望该综述能够为3D光场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研究

摘要: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较为理想的风力条件,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能够获取更为稳定和强劲的风能资源,从而提高发电效率和输出功率。在分析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存在海洋资源法律体系不完备、海洋规划体系待深化、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不健全、海上风电产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借鉴国外发展海上风电的经验,从完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立法、加强海洋空间规划体系保障、健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的对策建议,可以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挖掘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在医疗科技领域的价值

摘要:亚太地区聚集着全球超六成人口,人们对个性化、高效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疗科技行业迎来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亚太地区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负担不断加重,但医疗基础设施和医护人员不足的问题。亚太地区人工智能(AI)在医疗科技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2020年至2028年,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5亿美元,增长50% 。随着公共和私营部门加大医疗健康投资,亚太地区如何能够引领全球AI和医疗科技的发展?毕马威携手亚太医疗技术协会(APACMed)开展了一项全球医疗行业实践调查,并多方咨询医疗科技行业及其他领域的利益相关方,以了解其当务之急。本报告创造性地提出“A-C-T框架”,梳理了人工智能应用的三大着力点,即可得(Access)、可用(Capability)和可信(Trust)。医疗科技行业可利用此框架,与政府及生态中其他部门合作,共同应对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监管、道德、人才、基础设施、数据、成本、社会经济差异等挑战。

新能源汽车高强韧电池托盘型材的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新能源汽车高强韧电池托盘型材的生产过程。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型材断面形状复杂和对强度的高要求,选用6061合金为基础合金,优化设计Si、Mg、Mn、Cr等各主、次要合金元素的含量;制定合适的熔铸、均匀化处理、挤压和时效工艺制度,使型材产品抗拉强度达到360MPa以上,满足客户要求。

电磁防护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日益严重的电磁辐射威胁军事安全、人类健康和信息安全,开发具备电磁防护功能的水泥基复合材料是建筑体系抵抗雷达监测和对抗电磁污染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以水泥作为基体材料,分别从电磁波吸收和电磁波屏蔽2个方面总结提高水泥基复合材料电磁防护能力的措施及效果。简要介绍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机理,着重阐述填充型和结构型(包括超结构)2大类电磁波吸收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电磁波屏蔽机理,详细综述碳基、金属、复合3种填充型电磁波屏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电磁防护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进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Al-Si系合金晶粒细化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A1-Si系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较高的强度与硬度、良好的耐磨和加工性能,因此在装备制造、5G通讯、电子工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制造业如汽车、高铁、3C等对A1-Si系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细晶A1-Si系合金以同步提升强塑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但是,商用晶粒细化剂存在Si"中毒”现象,当Si含量较高时这一现象愈发严重,甚至导致细化剂完全失效,α-A1晶粒尺寸达到厘米级并伴有羽毛晶等异常组织。另外,形核粒子在熔体中易沉降和团聚,随着保温时间延长,细化衰退程度加剧。本综述总结了A1-Si系合金用晶粒细化剂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新型抗Si"中毒”A1-TCB晶种合金的特点和优势,对Al-Si系合金细晶技术提出了展望。

摩擦纳米发电机在收集蓝色能源上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为了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愈发深入, 可再生能源收集技术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摩擦纳米发电机是利用接触电气化现象的最有前途的机械能收集器之一,其具有可利用的机械能资源丰富、材料可得性和可选性广、器件结构相对简单、加工成本低等诸多优势。最近10年,世界各地研究人员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上的各种新型摩擦电材料,介绍了摩擦电材料的选取规则,并总结了对摩擦电材料进行物理表面修饰、化学表面修饰和其他相关改性方式,最后归纳了用于收集蓝色能源的摩擦纳米发电机装置的仿生结构的设计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新能源航空发动机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全球采用新能源代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进程正在加快,新能源及其动力系统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落实“双碳”战略目标、保障航空能源安全以及航空业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加快推动航空动力从传统化石能源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变革。本文阐述了太阳能、电能、氢能、核能、氨能、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新能源航空动力的发展意义,总结了新能源与航空动力融合的发展态势,综合分析了新能源到航空动力转换的工程实用性和应用场景。研究提出了新能源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大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与自主航空动力装备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电能和氢能航空动力技术攻关,持续开展太阳能航空动力应用推广和核能航空动力探索研究。研究建议,推动设立新能源航空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专项、加快新能源航空动力研发和使用进程、强化新能源航空动力产业的金融财税保障、构建新能源航空动力国际合作生态链,全面提升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支撑先进航空装备更新换代,促进航空产业不断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