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叶片精密加工工艺及装备

摘要:叶片作为实现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零部件,具有薄壁异形结构复杂、材料难加工、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要求高等典型特点,如何实现叶片的精密高效加工是目前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重大挑战。通过对影响叶片加工精度关键因素的分析,全面总结了叶片精密加工工艺及装备的究现状,并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焊接机器人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为了响应《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的提出,提高造船的质量、效率和效益,增加我国船舶行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船舶行业应迅速提升船舶焊接装备技术,加快推广焊接机器人在船舶行业中的应用与研究,逐渐完成船舶建造智能化的转型。为此,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管道型焊接机器人、吊篮式焊接机器人、移动式焊接机器人及龙门式焊接机器人的研究,并结合焊接机器人在船企应用的案例,对船舶焊接机机器人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海工装备机器人智能化焊接关键问题及技术研究

摘要:焊接是海工装备制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其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我国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与世界海工装备制造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机器人智能化焊接是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趋势。重点介绍了海工装备机器人智能化焊接亟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探讨了海工装备机器人智能焊接新工艺新方法、离线自主编程、三维扫描目标匹配、焊接寻位、焊缝实时跟踪、熔池监控和焊接过程管控技术等关键技术。

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紧固件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航空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服役工况更加复杂而严苛,对材料的高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温合金紧固件因其优良的高温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从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紧固件典型产品选材、研发生产现状、主要研制生产单位、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分析国内航空航天用高温合金紧固件发展,指出在批次稳定性、基础制造能力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轨道交通车体用铝合金材料及其焊接技术

摘要:介绍轨道交通车体用铝合金、铝合金焊接材料及其性能要求。针对铝合金传统的MIG焊、TIG焊,以及新型的双丝MIG焊、搅拌摩擦焊、手持式激光焊和激光复合焊等焊接方法、设备及工艺特点,论述了各种焊接方法的优缺点、难点及应用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轨道交通铝合金焊接常用的标准,为轨道交通铝合金车体制造及焊接技术应用提供了参考。

骨科用钛合金表面改性技术与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摘要: 钛合金因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骨科修复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外骨科用钛合金表面涂层制造技术及其相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等离子喷涂、阳极氧化、热氧化、微弧氧化等处理方法的最新进展,并对钛合金表面涂层种类及组织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力学相容性等进行了分析。

高强度耐候桥梁钢焊接工艺研究

摘要:针对加拿大帕特洛大桥开发的符合美标ASTM A709/A709M:2011《桥梁用结构钢》的HPS485W高强度耐候钢和国标GB/T 714—2015《桥梁用结构钢》中的Q500qENH高强度耐候钢板进行焊接试验研究,包括母材成分和性能检测、焊接性试验、典型接头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等,评价HPS485W/Q500qENH耐候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焊接性,为该高强度耐候钢成功应用于加拿大帕特洛大桥提供了技术支撑。

感应加热在钢丝生产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钢丝生产的工艺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感应加热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IGBT和MOSFET问世后,可以提供效率高、频率宽的电源,可对各种直径的钢丝进行快速感应加热及热处理。感应加热技术引入钢丝生产行业,不仅有着高效、节能、环保的效益,还会引发新的钢丝生产技术和新的钢丝品种。主要阐述了钢丝感应热处理的频率选择、再结晶退火、等温处理、淬火和回火等生产实践,介绍了感应加热在低松弛化处理、扩散加热及镀前预热方面的应用。

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加工生产线装备先进技术及应用

摘要:介绍发动机机体、气缸盖加工生产线装备选择总体原则,重点阐述机体缸孔、主轴承孔,气缸盖燃烧室面、导管座圈孔和凸轮轴孔加工装备先进技术及应用,以及机体、气缸盖生产线辅助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为发动机机体、气缸盖加工生产线装备选择提供了参考。

3D打印个性化钛合金骨修复假体的前驱探索与临床应用

摘要:3D打印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发挥了其个体化定制的显著优势,创造了很多国际及国内先例的手术记录,开拓了精准数字化和智能化医疗的新时代。骨肿瘤骨修复重建创新团队基于战争创伤、车祸及病变所致骨缺损的情况,采用个体化和精密化的3D打印技术制备了钛合金假体(遍及人体上肢、躯干和下肢) 以及植体周围的骨骼模型(聚乳酸材质),用以规划和细化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操作;钛合金假体完美替补了骨缺损部位,且与周围骨组织紧密贴合。得益于3D打印个体化定制以及高形体匹配度,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提高了愈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