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介入用精细金属丝材及其异质材料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生物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植介入医疗器件对精细金属材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医用导丝、心脏起搏器导线、功能性电刺激装置、牙矫正器、耳蜗植入装置等医疗器件,根据其植入尺寸及功能作用,都要求采用直径50~500μm不等的精细丝材进行加工。传统医用金属丝材如316 不锈钢、NiTi 形状记忆合金、TC4 等均含有Cr、Ni等毒性元素。这些医用金属丝材植入人体后,总会产生腐蚀与磨损,造成毒性元素的析出,极易引起炎症反应,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从选择合适的替代元素和优化制备工艺方面不断尝试改善医用金属丝材的性能,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保持高强低模的同时消除了毒性元素带来的危害。此后,出现了一批新型医用金属丝材,包括:Fe-17Cr-14Mn-2Mo-(0.45~0.7)N医用奥氏体不锈钢、Ti-22Nb-Fe合金、新型β钛合金等。尺寸的细小化对医疗装置中常用的异种材料的焊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异种材料焊接的难点在于异种丝材化学成分的差异使得焊接过程易形成脆性化合物,从而恶化接头性能、降低焊接可靠性。近几年,研究人员对比固相连接、钎焊连接、熔化焊连接等多种焊接方法,发现微激光焊接方法具有能量密度高、焊缝窄、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高温停留时间短、熔化金属量少、光束方向性好、能进行精密加工等特点,在焊接异种金属丝材时效果最好。同时通过工艺参数的优化、过渡层的填充、工装夹具的设计以及接头失效形式分析、焊接连接机理的讨论,研究人员主要对316LVM( Low-carbon vaccum melting) 不锈钢丝材及TiNi 形状记忆合金丝材异种金属材料微激光焊接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实现了异种丝材焊接接头可靠性的大幅提升。本文系统梳理了医用金属丝材的发展及应用状况,针对异种精细金属丝材焊接的难点,从焊接方法、工艺研究及连接机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植介入用异种金属丝材焊接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制备高可靠性的生物医用异质金属焊接接头提供帮助。

健身器械用高性能钢丝绳的研发与生产

摘要:为解决国内试制的6×19-PP涂塑钢丝绳作为健身器械使用时寿命偏低和疲劳起皮的问题,研发生产6×19-SPC钢塑复合绳芯钢丝绳。新研制的钢丝绳在合成纤维外捻制12 根镀锌钢丝构成钢塑复合绳芯,以代替原有的纯钢芯或纯塑芯,打破了原有绳芯材质理念。以KSC72A 线材为原料,选择绳芯股涂油、外层股不涂油的方式及特殊在线预张拉,所研制的钢丝绳公称直径3.18 mm,直径公差( 0.0~+0.5) mm,公称抗拉强度2060MPa,最小破断拉力8kN,其整绳破断拉力、疲劳后破断拉力、疲劳寿命满足高档健身器械用高性能钢丝绳要求,可替代进口。

汽车弹簧材料及热处理技术浅析

摘要:论述了汽车弹簧钢的现状,对弹簧钢在汽车螺旋弹簧、板簧、气门弹簧、离合器膜片簧等零件中的应用分别作了介绍。简要分析汽车弹簧的材料种类、性能要求、工作环境,并对热处理、零件成形工艺及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电缆屏蔽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金属丝编织防波套、金属复合带、半导电高分子材料、电化学镀屏蔽膜和导电涂料等电缆屏蔽材料的组成、结构、制造工艺、特点、应用及发展现状,有助于电缆制造厂商和用户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合理选择屏蔽材料及制造方法。

CFRP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钢丝螺套连接性能研究

摘要: 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通常在结构件加工通孔后采用螺接或铆接方法进行机械连接,该方法增加了结构件连接重量和连接复杂性。然而,采用复合材料结构件自身加工螺纹孔进行机械连接的方法,存在螺纹孔耐磨性差、承载能力差、连接强度低、螺纹易破损及抗疲劳性能差等问题,极大限制了复合材料螺纹孔的连接使用。近年来,出现了在复合材料结构件机械连接中使用钢丝螺套的方法,在部分程度上提升了复合材料螺纹孔的连接强度。本文针对M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钢丝螺套的连接性能,通过对钢丝螺套作用及原理分析、有无钢丝螺套复合材料试件的重复拆装试验及拉脱载荷强度试验,详细分析了钢丝螺套连接性能及复合材料螺纹孔破坏形式。结果表明,相比于无钢丝螺套的复合材料螺纹孔,带有钢丝螺套的复合材料螺纹孔明显增强了承载连接性能及耐磨性,拉脱力提升了26%且均匀稳定,降低了螺纹孔破坏风险,拓展了复合材料螺纹孔的连接应用范围。

离子诱导场筛选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波茨坦大学(University of Potsdam)、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y of Berlin)、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斯旺西大学(Swansea University)、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中国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Friedrich-Alexander-University Erlangen-Nürnberg)和HZB的研究人员已经表明,离子诱导场筛选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苹果iPhone 16 Pro系列可能采用全新抛光钛金属表面处理

来自韩国的最新传闻称,苹果 iPhone 16 Pro 系列机型将采用改进的钛金属加工和染色工艺。Naver 博客上的新闻聚合账户“yeux1122”表示,这种新工艺将使 iPhone 16 Pro 和 iPhone 16 Pro Max 的外观比采用磨砂处理的 iPhone 15 Pro 机型更加光滑亮丽。据称,改进后的制造工艺将带来类似于此前 Pro 系列 iPhone 所使用的亮面不锈钢材质的外观,但同时新工艺的钛金属也会比不锈钢更耐刮蹭。

实用化超导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超导技术是21世纪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 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在超导弱电应用中的超导量子干涉器、滤波器; 在超导强电应用中的电缆、限流器、电机、储能系统、变压器、磁体技术、医疗核磁共振成像、高能物理实验和高速交通输运等。实用化超导材料是超导技术发展的基础。目前, 国际上发现的实用化超导材料主要有低温超导线材、铋系高温超导带材、Y B C 0涂层导体、M g B 2线带材以及新型铁基超导线带材。文章在简要介绍超导材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重点综述了上述实用化超导材料制备及加工、性能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并对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作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