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列车LCD产品的液晶模组制造工艺研究及提升

摘要:近年来,随着轨道列车车型的不断丰富和个性化显示需求的日益增多,列车LCD产品尤其是液晶模组呈现出多品种和小批量的应用特点。由于品牌和型号众多,液晶模组的品质存在良莠差异,致使在应用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各类显示故障。文章介绍了液晶模组在装车应用后经常出现的各类显示故障,并以某LCD产品为切入点对显示故障进行了归类统计。文章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液晶模组的生产流程和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诊断出了生产中液晶模组容易出现的三类质量缺陷,结合列车LCD产品的应用特点,总结出了质量缺陷与装车应用后显示故障的对应关系。为避免液晶模组带有显示故障隐患,通过对制造工艺及质检流程进行优化,经过装车应用验证,有效保障了LCD产品的显示稳定性。

基于复合材料加强件的车身接头轻量化设计研究

摘要:接头设计对乘用车车身扭转刚度性能影响较大,接头轻量化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难点之一,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材料加强件的车身接头轻量化设计优化方法。首先,通过对白车身扭转刚度敏感的C柱上接头、地板轮罩接头、D柱上接头、D柱下接头使用复合材料加强件的效果对比,得出在地板轮罩接头位置使用复合材料加强件的性价比是最优的。然后,对该处复合材料加强件接头从X向、Y向尺寸和胶的不同排布三个维度进行优化,找到在性能相当条件下的接头轻量化最优方案。将该方法应用在某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车身接头设计中,在保证车身性能满足要求相当条件下,接头使用复合材料加强件方案相对原钣金方案减重16.7%。同时文章提出的方法也适用车身其他空腔结构,可提升车身刚度和轻量化水平。

基于数字李生技术的南海深水导管架平台健康管理系统中国海洋平台

摘要:针对南海深水导管架平台,从健康管理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与深入研究,提出适用于深水导管架平台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技术路线,并对综合监测子系统和数字李生子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案进行阐述。为南海深水导管架平台的运营和维护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提高海洋油气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冷轧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方法

摘要:[目的]一般冷轧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模型难以兼顾高精度和低复杂度。[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钢缺陷数据集(SDD)和 YOLO(即 you only look once)算法的细微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通过 3 个关键创新来解决上述问题:在特征提取阶段仅对未被遮挡的有效像素进行运算,在特征表达阶段采用高频低尺度直连技术和 Harr小波变换,在缺陷回归预测阶段使用可变形卷积学习共享卷积核偏置参数。[结果]在自建的 SDD上,该模型达到 94.9%的检测精度和 103 FPS(帧率)的推理速度,模型大小仅13.8 M。[结论]本文为镀锌卷表面细微缺陷检测提供了高效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生物膜的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基因

摘要:为探究双氧水生产废水厌氧-缺氧-好氧(AAO)处理工艺的缺氧池中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生物膜的菌群结构及脱氮潜力,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对MBBR生物膜的菌群和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挖掘功能基因,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菌群结构分析显示:缺氧生物膜和缺氧水样活性污泥中99%以上为细菌;在门水平下,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2种样本中占比最大,分别为92.3%和67.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在缺氧生物膜中的占比明显比缺氧水样活性污泥中的大;在属水平下,陶厄氏菌属(Thauera)在缺氧生物膜中的相对丰度比缺氧水样中的明显上调。基因挖掘和qPCR实验结果表明,缺氧载体生物膜中含有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潜在途径及其他反硝化途径,并且显著高于缺氧水样中的活性污泥。研究为后续集成MBBR技术用于双氧水生产废水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环保退镀和除锈工艺在航空零部件中应用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高强度钢退镀镉、镍常分别使用硝酸铵溶液和硫酸,不仅存在生产安全风险,还可能引发基体氢脆和疲劳强度下降。中高强度钢电镀前除锈常采用强酸溶液,也可能引起氢脆问题,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因此亟需寻找环保且安全的替代工艺。[方法]研究了WNK-S20退镀液和WNK-798除锈剂分别用于航空零部件退镀和除锈的可行性,并与传统退镀液和盐酸除锈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WNK-S20和WNK-798都具有安全、环保、低氢脆、无腐蚀等优点。[结论]WNK-S20和WNK-798都在航空零部件表面处理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动车组碳陶(C/C-SiC)制动盘开发与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和反应熔体浸渗法组合工艺制备了缩比碳陶制动盘,盘体材料抗拉强度106MPa、抗压强度355MPa、抗弯强度195MPa,垂直和水平方向导热系数分别为41.1、38.8 W/(m•℃),导热性与强韧性协调关系较好。匹配粉末冶金闸片开展了碳陶制动盘摩擦磨耗缩比试验,基于试验结果建立并修正了制动盘传热过程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试验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碳陶制动盘的耐磨性和耐热性均较好,且对偶闸片摩擦系数稳定、磨耗量满足行业标准要求。

重型卡车的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重型卡车的销量也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是市场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主机厂为了生存抢占市场份额,对用户和市场的响应越来越快,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文章通过对市场的现状阐述,分析和讨论了目前的重型卡车的配置,介绍了由于汽车电子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整车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和颠覆性变化。从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操控性等方面,提出了重型卡车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