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纳米颗粒及界面层协同改善倍增型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性能

摘要:近红外有机光电探测器具有低成本、可溶液旋涂、生物兼容性好和柔性可穿戴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医学成像、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倍增型有机光电探测器相比于二极管型有机光电探测器,因其具有更高的外量子效率(EQE>100%)和灵敏度而备受关注。该类器件利用电极附近被载流子陷阱捕获的一种载流子能辅助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载流子从外电路隧穿注入到活性层中,实现光电倍增,但陷阱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通过在活性层中掺入无机ZnO 纳米颗粒来增加电子陷阱数量,使得器件在反向偏压保持暗电流密度的前提下,亮电流密度得到提高。通过优化,发现当ZnO纳米颗粒掺杂比例为5%时性能最优,在850 nm LED照射、−15V偏压下,与未掺杂ZnO纳米颗粒器件相比,亮电流密度提升了7.4倍。在此基础上,本文协同Al2O3界面修饰层,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结果表明,Al2O3界面修饰层的插入可改善器件的阳极界面接触特性,使得器件在正向和反向偏压下都能够实现光响应。Al2O3修饰后的器件在15 V偏压、全光谱范围内,EQE最高可达105%,R最高达104A/W。本工作为高灵敏度有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磷石膏制备建筑材料现状及技术路线分析

摘要: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生态环保产业相应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助推“碳达峰”“碳中和”。本文分析了大宗工业固废磷石膏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应用技术及产品。指出现有磷石膏利用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需要多元化,提高热量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Ⅱ型无水石膏产品能有效降低磷石膏中磷,氟化合物和有机质的不利影响;α-半水石膏产品有较高的强度,低标准稠度用水量;这两个产品是磷石膏在建筑材料领域无害化利用的方向。流态化煅烧直接换热制备Ⅱ型无水石膏,β-半水石膏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这个技术将为磷石膏综合利用产品多元化提供技术支撑。

摩擦纳米发电机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进展

摘要:摩擦纳米发电机(TENG)是一项新兴的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平台技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高熵能源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近10年来,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努力,TENG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述了TENG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2个方面的代表性进展;讨论了提高TENG输出性能的最新策略和方法;总结了TE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TENG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展望。

轻量化复合材料与3D打印技术在服务机器人上的应用与展望

摘要:作为人类劳动力的替代品,服务机器人的应用方兴未艾。本文介绍了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特点和应用场景,加强机器人的运动性和自主性方面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发展机器人的轻量化可以增加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操作的速度和精度。通过轻量化材料的选择和结构优化设计可以实现机器人的轻量化。本文详细介绍了轻量化复合材料的概念和3D打印技术的概念,将这两种应用结合起来,特别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的3D打印应用于服务机器人上,可以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轻量化,降低机电系统的能耗,缩短开发周期。

磷化铟量子点及其电致发光研究现状和挑战

摘要:量子点作为一种理想的发光材料,一直以来引起了科学家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生物成像、照明、显示等领域的发展。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磷化铟量子点(InP QDs)作为镉基量子点的最好替代者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方面,InP QDs具有与镉基量子点相媲美的发光和光电性质;另一方面,其发光光谱范围可覆盖整个可见光区,且合成工艺与镉基量子点共通。然而,因为InP QDs与传统镉基量子点相比,在元素价态、核壳晶格匹配性、反应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其合成化学的发展还不成熟,限制了其光电应用的研究进程。本文结合量子点显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针对InP QDs体系进行了综述,通过分析其研究现状,分析其发展问题和挑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期望为量子点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的进一步探索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推动无镉、低毒、高色纯度量子点体系的发展。

肿瘤精准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以及癌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基于基因组生物标志物的抗肿瘤精准药物开发成为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抗肿瘤精准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以及白血病等肿瘤领域表现出的优异治疗效果,剖析了目前已上市以及处于研发阶段的“泛癌种”药物,表明基于生物标志物而非肿瘤组织的治疗药物将成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方向之一。介绍了以“篮子试验”和“雨伞试验”为代表的抗肿瘤药物新型临床试验设计以及PROTACs药物开发新技术,指出新理念新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推动抗肿瘤精准药物发展,促进针对耐药或“不可成药靶点”的靶向药物的开发。

弹簧成形模具现状及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 弹簧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弹簧成形模具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弹簧成形模具研究基础薄弱且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的现状,以弹簧成形模具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分析弹簧成形过程,指出其成形需多个模具配合完成,同时对成形模具的种类、结构及材料进行归纳; 研究弹簧成形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其今后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弹簧成形难以匹配合适的成形模具组合,且在其成形过程中模具易发生失效损伤,模具的设计理论不完善导致其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由此指出弹簧成形模具的发展方向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及材料的研发,同时需对模具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完善弹簧成形模具设计理论体系。

高性价比碳纤维高端制造业换装首选材料的深度洞察

摘要:碳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应运而生,其含碳量高达95%以上,是通过有机纤维原丝在高温惰性气体保护下历经热解、碳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精心制成。它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突出力学特性,同时在导电、导热、耐腐蚀以及耐超高温等性能方面表现优异,还拥有纺织纤维所特有的柔软可编织性。这些独一无二的优势使得碳纤维成为替代传统金属与合金材料的理想选择,它不仅能够满足高端装备对结构件所要求的高刚度、轻量化以及尺寸稳定性等严苛条件,还能大幅延长装备在极端工况下的服役寿命,提升其可靠性。如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在航空航天、风电、汽车、氢能、建筑、电子电气等多个关键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推动高端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核心材料力量,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价值。本研究旨在全方位剖析碳纤维材料的特性、制备工艺、市场动态及其在高端制造业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系统且深入的分析,揭示碳纤维助力高端装备应对极端工况的作用机制,探寻切实可行的提升其性价比的有效路径,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与精准的决策支持,助力我国高端制造业在全球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基于微生物的水泥基材料裂缝自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因具有较大的修复潜力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从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裂缝发展历程、微生物诱导矿化沉淀结晶机理、微生物诱导矿化产率及影响因素、微生物的固载及固载后矿化活性的测定、裂缝制作方法及修复养护条件、修复效果表征方法、裂缝自修复效果和微生物自修复剂对水泥基材料自身性能的影响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微生物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