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与海洋工程中铝合金的运用研究

摘 要: 近年来,船舶和海洋工程的发展尤为迅速,船舶建造材料成为研究的关键点之一,铝合金作为船舶建造材料的重要部分受到关注。本文分别从船舶的设计以及铝合金的特性等几大方面,结合铝合金在船舶应用中的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铝合金不仅拥有质量较轻的特性,还有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耐腐蚀,其次还拥有较高的强度,容易加工、容易焊接等。因此,铝合金对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基于纳米孔结构的超高压石墨烯压力传感器设计

摘 要: 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孔结构的超高压石墨烯压力传感器。由于氮化硼的六方晶体结构与石墨烯的晶体结构高度相似, 该传感器采用氮化硼/ 石墨烯/ 氮化硼的石墨烯复合异质敏感薄膜作为压力传感器的敏感材料, 利用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压阻效应对压力进行检测。可为超高压石墨烯压力传感的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一定参考。关键词: 石墨烯; 纳米孔; 超高压; 理论模型; 有限元仿真

船舶用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摘要: 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质量轻、耐腐性好、材料和铺层具有可设计性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制造中。本文通过对纤维和树脂性能的研究,揭示了原材料性能对船舶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性能进行了比较。

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与趋势

摘 要: 为了给超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从性能要求、强韧化机制和焊接性几个方面综述了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特征,结合国内外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强化机制的调整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总体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析出强化的增加为主要特点. 通过分析各种析出强化粒子的引入在高强钢中的作用特点,认为综合考虑析出粒子的引入带来的细晶优化效果、组织转变优化效果与析出强化效果对韧性的影响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技术难点之一,同时保持良好的焊接性是超高强度船体结构钢开发的另一技术难点.中图分类号: TG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0299( 2015) 04-0007-10

二维层状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摘要:热电效应可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并且没有危险物质的释放, 因此热电效应的应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兴趣. 自从石墨烯被发现以来, 越来越多的二维层状材料被报道, 它们通常比体块材料有着更加优越的电学、光学等物理性质, 而新的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发展, 也促进了人们对于它们的研究。关键词:热电效应, 二维材料, 电输运, 热输运

基于忆阻器的图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设计

摘 要: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分子结构推理等任务中的表现远超传统人工智能算法,在近年来获得广泛关注。忆阻器(ReRAM)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具有高密度、读取访问速度快、低功耗和存内计算等优点。实验结果显示,该文加速器相比CPU有483倍速度提升和1569倍能量节省;相比GPU也有28倍速度提升和168倍能耗节省。关键词:存算一体;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图卷积神经网络;加速器

瞬态超高温MEMS石墨烯温度传感器设计

摘 要: 针对炮膛、航空发动机等设备对于超高温瞬态温度测量的需要, 设计了一种量程达3000 ℃ 的瞬态石墨烯温度传感器, 传感器由石墨烯敏感芯片、管帽、管壳三部分组成, 利用管帽传热的同时进行热阻隔。本论文设计的石墨烯MEMS 温度传感器具有量程宽、针对性强、稳定性高等特点, 可为石墨烯传感器应用于超高温瞬态测量领域提供可行性方案。关键词: 瞬态超高温; 石墨烯; 热阻效应; 外推法; 温度传感器

高性能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摘要:追求更高强度的材料一直是结构材料研究人员的目标,尤其是轻质结构材料-镁合金,被誉为“21 世纪最轻的结构合金”。低密度、高性能镁合金在各种技术应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特别是在镁合金中加入主要合金化元素后,其强度、塑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从而促进了不同合金体系的镁合金发展。关键词:高强度;铸造镁合金;变形镁合金;超轻;稀土镁合金

基因编辑在线粒体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 在维持细胞能量代谢与人类生命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线粒体基因组的突变会导致一系列线粒体遗传代谢疾病的发生, 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发展靶向线粒体的基因编辑手段对于线粒体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异质性; 基因编辑

耐腐蚀镁合金的成分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镁合金因其密度低,轻量化效果明显,矿产资源丰富,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21 世纪新型绿色材料”。但镁的电化学活性强,耐腐蚀性能差,一直限制着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探索镁合金的腐蚀机理,设计新型耐蚀镁合金的成分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关键词: 镁合金;腐蚀;合金元素;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X-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