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钛矿材料:热电领域的潜力之星

摘要:硫系和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电输运性能,以及易制备、稳定性良好等诸多优点,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筛选具有热电潜力的钙钛矿材料和提升现有钙钛矿材料的热电性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回顾了钙钛矿和热电材料的基本理论,描述了材料热电性能的表征参数,综述了具有优良热电潜力的钙钛矿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硫系和卤化物钙钛矿材料、有机复合钙钛矿材料以及氧化物钙钛矿材料等,并从电子结构、电输运性质、热输运性质以及热电性能调控方法等方面分析了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热电优值和优良热电潜力的原因,展望了钙钛矿材料的热电应用前景。

基于液态金属对流的电子设备冷却研究进展

摘要:受益于液态金属优异的导热和流动性能,液态金属对流冷却为电子器件和设备的高热流密度热管理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介绍了液态金属对流的传热和流动特性,相比于传统工质,液态金属的高热导率使得对流的总体热阻更低,因此产生更好的传热效果。总结了基于液态金属对流的驱动技术、复合式冷却技术和强化冷却技术的相关研究进展,简述了液态金属对流在电子设备冷却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了液态金属对流冷却的发展前景。

膜法盐湖提锂技术研发进展

摘要:膜分离技术已成为中国主流盐湖提锂技术。以2023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膜改性、工艺参数优化和膜法组合工艺3个方面盘点了膜法盐湖提锂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膜改性研究主要围绕增强膜正电性以及渗透性展开,以克服trade-off效应为重要目标;工艺参数的优化有利于发挥高性能膜的分离潜力,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多级膜法耦合工艺能够实现超高纯度的Li+富集,是膜法盐湖提锂走向工业应用的重要途径。

基于机器学习的耐蚀低合金钢跨尺度数据挖掘研究

摘要:利用机器学习方法,以户外积累的环境腐蚀大数据及实验室加速试验获取的微观组织结构的腐蚀数据作为数据源,通过训练学习,获取环境因素中引起低合金结构钢腐蚀的关键因素,并从合金成分出发,分析合金元素对耐蚀性影响的权重因子;同时,结合材料微观结构数据,分析材料微观组织结构差异对耐蚀性影响的原因。基于以上学习训练模型,建立合金成分及组织结构预测低合金钢腐蚀规律的试验方法。

人形机器人从概念到量产,核心零部件机遇梳理

摘要:政策叠加资金推动人形机器人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量产启动市场空间倍增。在工厂仓储和家庭服务两种场景中,使用成本均显著低于人工费用,且提供更高稳定性,经济效益显现。目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产品正呈多点开花态势,多个主要企业陆续披露量产规划。人形机器人作为高度复杂的智能装备,核心机械零部件直接决定了人形机器人的运动精度、负载能力、灵活性以及整体的可靠性,对性能与功能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械表面处理铜合金研究现状

摘要: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进一步提升铜合金力学性能可扩展其应用领域。通过机械表面处理在铜合金内构筑梯度纳米晶结构能在无合金元素添加的条件下,大幅提升铜合金强度-塑性匹配、抗疲劳等性能,具有工程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制备梯度纳米晶结构铜合金常用的机械表面处理技术;其次,分析了机械表面处理对铜合金强度-塑性匹配性、疲劳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并系统阐述了梯度纳米晶结构铜合金组织稳定性的调控方法;最后,总结了机械表面处理铜合金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

在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损伤智能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再生粗骨料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长期使用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对在役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长期性能需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文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外观损伤(裂缝)识别模型,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建立在役组合结构内部损伤变化和损伤位置监测,并基于BIM 平台构建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长期使用过程结构损伤智能监测系统。该研究为型钢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的监测与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印刷薄膜晶体管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聚焦溶液印刷工艺制备薄膜晶体管(TFT)技术,综述了近年来印刷TFT 材料与器件研究成果。TFT 是平板显示器件的核心共有技术,决定了平板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与显示质量。从TFT 器件中的材料及工艺出发,分别介绍可印刷的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绝缘层材料,以及印刷制备TFT 技术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印刷TFT 技术的商业应用,还面临着诸如可印刷的高性能墨水材料开发、高均匀性薄膜印刷沉积工艺、较低的接触电阻、印刷TFT 集成制备技术,以及如何实现印刷TFT 在偏压、光辐照、温度等条件下的长期稳定性等问题。提出了随着新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技术将为实现低成本制造TFT 提供一条有前景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