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特种钢材点焊工艺研究

摘要:阐述了汽车用高强钢、热成形钢和镀锌钢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及其电阻点焊影响因素。并对高强钢、热成形钢和镀锌钢电阻点焊工艺进行分析,明确其工艺设计原则。高强钢焊接适合软规范,适当加长焊接时间,采用平面及球形端面电极,可焊接范围更广。镀锌钢焊接适合强规范,适当提高焊接电流并增大焊接压力,采用球形电极并增加修磨频次,优选Cu-Al2O3电极。设备方面两者建议优选中频伺服焊接技术。

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研究进展

摘要:航空航天、信息通信等领域不断发展,随之产生的电磁干扰也逐渐被人们重视,面对电磁屏蔽材料兼顾结构轻量化的功能/结构一体化发展趋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关注点放在了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上。镁合金作为一种密度极低的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异的阻尼和电磁屏蔽性能,以镁合金为基体制备复合材料可进一步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兼具高导电性、导热性和优异力学性能的碳纳米管(CNTs)、纳米石墨烯(GNPs)等纳米碳基材料和具有特殊空心结构的粉煤灰球(FACs)均可作为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综合提升材料的力学和电磁屏蔽性能。目前,针对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研究主要集中于合金化元素选择及成分设计、热处理及加工工艺、晶粒尺寸、织构及相分布、复合材料体系设计等方面。从电磁屏蔽原理出发,综述了近年来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主要对镁合金及其复合材料导电、导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介绍,并讨论了作为复合材料提升镁合金电磁屏蔽性能的机理,最后针对这类轻量化电磁屏蔽结构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微波介质陶瓷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摘要:微波介质陶瓷作为微波电路中的电介质,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关键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导航、雷达、卫星等领域。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微波介质陶瓷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我国微波介质陶瓷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涵盖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重点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路线图的微波介质陶瓷产业体系自立自强发展战略。为促进微波介质陶瓷的发展,实现我国微波介质陶瓷产品由中低端为主向高端型升级转变,突破高性能微波介质陶瓷制备技术及上游高纯原材料的自主化生产技术,建议加强微波介质陶瓷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重点微波通信领域的创新研发、积极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用介质陶瓷和加强产业生态建设。

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先进核能领域的发展研究

摘要: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对核材料在多场耦合极端环境中的服役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连续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温力学性能优异、抗腐蚀、耐辐照等优点,且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假塑性”断裂行为,被视为先进核能系统中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结构材料。本文首先从材料级、构件级、服役性能三个层面系统总结了核用SiCf/SiC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体系,分析了美国、法国、日本等传统核电强国,其他新兴核电国家和我国在核用SiCf/SiC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梳理了我国核用SiCf/SiC复合材料在原材料、数据积累和专利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包括加强材料制备技术研发、发展研发新范式、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关系、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等,以期为我国核用SiCf/SiC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而有源光纤是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关键材料。本文综述了红外波段(近红外1.0μm、近中红外1.3~1.5μm、中红外2.0~3.0μm)关键有源光纤材料的研究进展,从增益系数、增益带宽、特种光纤应用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有源光纤材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了我国在该领域所面临的生产设备国产化率不高、高端工业化产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未来的重点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最后从基本理论自主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政策体系构建、高技术产品引领、全产业链循环发展、领域人才梯队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关键有源光纤材料领域优质、快速发展。

基于专利分析的钽粉制备技术现状研究与趋势分析

摘要:以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数据库中1992—2021年间的钽粉专利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了钽粉专利科学知识图谱,并对钽粉专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钽粉专利申请量从2011年开始大幅增加,其中中国的专利申请占比最大。然而,以高被引专利为代表的高技术门槛和高利润钽粉制备专利主要被欧美企业所持有,显示出了欧美国家在钽粉研发实力上的领先优势。中国未来需在以高容化、高压和高可靠性电容器用钽粉为代表的产品方向进行突破。

光伏技术进入迭代活跃期

日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回顾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情况时指出,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端技术方面实现了较快迭代和发展。“光伏技术创新十分活跃,不管是太阳能电池端,还是组件端,新技术层出不穷,都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分析机构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机构EnergyTrend认为,技术演进为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随着N型产品量产再加速,产业链各环节都纷纷围绕着N型产能的落地做出新布局,各家对技术路线的选择趋势也更为确定。长期来看,降本增效的终极目标会驱动技术发展,后续技术发展将在此目标上进一步实现多种先进技术叠加、设备降本、效率突破、成本进一步降低等,未来潜力巨大。

镁合金激光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摘要:镁合金具有轻质、环保等特性,是一种绿色金属结构材料,如今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轻量化、复杂化的必要选择。激光焊接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具有高自动化、热输入控制性好、焊后接头性能优良等优点,是焊接镁合金的理想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镁合金激光焊接研究现状,分析了镁合金激光焊接中最主要的焊接缺陷和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对镁合金激光焊接未来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增材制造技术国内外应用与发展趋势

摘要:全面介绍7大类3D打印技术和增材制造工艺,重点介绍采用激光作为热源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即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和激光定向能量沉积(LDED)。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激光3D打印和增材制造的设备开发和商业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国内外金属激光增材制造应用的状况,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模具制造、家电,以及珠宝首饰、文化创意、创新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成果和未来趋势。阐述了目前增材制造技术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增材制造的最新发展,包括采用绿光或紫外激光打印铜、铝、金、银、铂和铱等高反射材料,超快激光打印高密度、耐火、难熔金属合金,以及3D打印玻璃和陶瓷等。展望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激光增材制造在空间系统和卫星制造中的应用,以及在太空中进行激光增材制造的前景。

球形钛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及航空增材制造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钛合金具有高强轻质耐高温的特点,因而成为拥有巨大前景的航空结构材料。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限制了钛合金的应用。增材制造(AM)作为新兴的先进制造技术,可以通过逐层加工的方式制造出具有较高三维精度的金属部件,从而实现钛合金的近净形加工。因此,首先介绍了球形钛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其中包括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PREP)、电极感应气体雾化法(EIGA)、等离子体雾化(PA)和等离子球化技术(PS)等,对比4 种球形钛合金粉末的制备技术和优缺点,以及在航空增材制造的应用,包括激光选区熔化(SLM)、电子束选区熔化(EBSM)和激光熔化沉积(LMD)等,总结了不同钛合金粉末制备技术在航空增材制造的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指出钛合金增材制造未来发展的关键是低间隙钛粉的制备,增材制造设备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型化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