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学(第2版)

本课程的目的是讲授金属材料的物理冶金问题,掌握金属及合金中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生产过程、环境对金属材料各种性能的影响基本规律,并用来分析各种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设计、生产、热处理和使用中的问题。本书的总体特点是要阐明原理、总结规律、加强系统性和实用性;在内容上力求少而精,并尽可能反映金属材料研究和发展的新成果;其学科系统是阐述通过加入合计元素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热处理工艺,以得到各种优异的性能;其次是阐述金属材料的生产过程对质量的影响,如何提高其冶金质量。

技术引领有色金属新材料发展,看好未来七大方向

核心内容:1、AI算力发展为时代主线之一,关注芯片、GPU、服务器产业链核心材料发展。2、消费端聚焦人形机器上游磁材、消费电子折叠屏零部件、钛合金材料、智能汽车零部件四大领域。 3、前沿技术端关注通信卫星、超导材料,重点关注核心金属材料。

算力时代,材料先行

核心内容:1、AI算力提升拉动光模块需求,上游材料有望受益。2、砷化镓:VCSEL激光器芯片衬底材料。3、磷化铟:光通信领域关键材料。4、铌酸锂:电光调制器重要材料。5、金属基复合材料:光芯片基座重要材料。

探索2024年材料行业创新十大趋势

能源、汽车、物流、半导体和建筑行业正在发生的变革,结合不断发展的工业 4.0 ,推动了对新材料的需求。此外,人工智能 (AI)和机器学习 (ML) 的广泛应用,为科学家探索和开发创新材料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加快了新材料的上市时间,从几十年缩短到短短几年。材料创新地图,展示了 2024 年十大先进材料技术的影响。目前,初创企业正在开发可持续、反应灵敏的智能材料,这些材料还具有更好的物理特性,例如,生物降解塑料、热适应织物和柔性显示器。包括纳米材料和生物材料在内的新型配方为现有材料赋予了新的功能,同时扩大了创新范围。快速成型制造、先进复合材料和2D材料也促进了各种轻质材料的发展。另外材料信息学和管理、表面工程,也影响着能源、汽车、建筑、生物技术、医疗保健和纺织等多个行业。

先进高分子材料如何担任科技博弈之中的关键角色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先进高分子材料崭露头角,成为推动材料领域创新的引擎。特种橡胶、特种工程塑料、特种纤维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及特种装备领域广泛应用,凭借其卓越性能和多功能特性,展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研发成功率低、市场认证时间长、应用量相对较小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在政策、技术和市场三方面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的多管齐下,先进高分子材料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贡献更大力量,引领我国材料科技走向更为繁荣和创新的未来。

高强度厚规格海洋平台用钢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随着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海底油气开发已经逐渐从浅海大陆架延伸至深海域,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厚规格钢板的高强度高韧性以及抗层状撕裂性能是未来海洋平台用钢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高强度海洋平台用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此类钢板生产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阐述了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近年来在高强度厚规格海洋平台用钢研究领域的工作以及工程应用情况。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是解决战略性矿产资源依存度持续高位问题的重要措施,拥有完备且可靠的装备体系,是保证我国站稳深海资源开发脚跟、实现国家战略资源自主可控的先决条件。本文聚焦国内外深海矿产资源勘探装备和开采装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完整开采系统、核心开采装备、基础装备及元器件三方面剖析国产装备发展不足,总结归纳相关装备亟待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并据此从开展产业融合、完善绿色开采体系和优化技术支撑角度提出发展目标和重点攻关方向。研究建议,优先攻关核心装备短板以支撑我国实现规模化开采;促进多产业融合、推动完整装备链高质量发展;建议开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重大装备攻关工程,聚焦核心装备“卡脖子”技术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给予多方面政策支持,集中力量推动国产装备的优质创新迭代,以加快我国实现商业化开采进程。

全无机钙钛矿太阳电池: 现状与未来

摘要:近年来,基于ABX3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特性和廉价的制作成本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但体系中的有机组分容易受到光、热、湿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分解,导致器件的PCE 发生严重的下降,极大地限制了PSCs( Perovskite solar cells,PSCs) 的产业化进程。利用纯无机阳离子完全取代ABX3结构中的A 位有机阳离子制备出全无机钙钛矿材料,因其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环境稳定性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阶段,基于全无机钙钛矿材料的全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I-PSCs) 的效率已超过19%,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全无机钙钛矿材料的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的全无机钙钛矿材料进行了综述和讨论,从成膜工艺、掺杂工程、后处理工程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升器件的稳定性。最后,对I-PSCs的大面积制备及其柔性应用进行了介绍,揭示了I-PSCs 面临的挑战,并对该领域进行了展望。

纳米酶

摘要:纳米酶(Nanozymes)是由我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它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纳米材料,能够基于特定的纳米结构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并作为酶的代替品。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全球已有来自于55个国家的420多个研究机构证实了纳米酶的普遍规律。纳米酶的发现第一次揭示纳米材料蕴含一种独特的纳米效应——类酶催化效应。纳米酶作为一种新材料,既有纳米材料本身的理化性质,又有类似酶的催化功能,兼具天然酶与人工酶的优势于一身。其中,纳米结构不仅赋予纳米酶高效催化功能,而且使纳米酶比天然酶稳定,易于规模化生产。另外,纳米酶独特的多酶活性将为设计廉价、稳定、各种各样全新的催化级联反应提供功能分子。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 2022年被IUPAC评为十大化学新兴技术。在全球从事化学、酶学、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的共同推进下,如今纳米酶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一新兴领域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解析了纳米酶的构-效关系,将其催化活性提高了约1万倍,实现了超越天然酶的理性设计,创造了全球首个纳米酶产品,出版了纳米酶学英文专著,发布纳米酶术语及中国/国际标准化。更可喜的是,纳米酶新领域汇集了一大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推动纳米酶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纳米酶的种类已经超过1200多种,其催化机制研究也更加深入,应用研究也从当初的检测逐步拓展到纳米酶催化医学、传感检测、绿色合成、新能源、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本文向读者介绍纳米酶自发现以来的主要进展,包括最近发现的天然纳米酶,期待纳米酶从新概念、新材料衍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商品,服务人类健康,并带动新学科发展。

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大型、复杂、通用

摘要:复合材料学是一门涉及到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传热学、金属学、力学等多学科的典型的边缘学科。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聚合物材料、金属、陶瓷)和增强体(纤维、晶须、颗粒)复合而成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是本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新材料之一。而高性能复合材料在高速列车上的应用也变得日益广泛。